非一线工业企业的超越之道

2024-01-31 北京,沈阳

  为什么很多工业企业在行业里鏖战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也曾经取得过辉煌,也累积了诸多独有的优势,可是,却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逐渐淹没在行业“快品牌”的脚步之中。

  为什么有那么多工业企业,在业绩与一线品牌距离越来越近,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由于骨干销售人员的动荡,就使企业回到了“原地”。

  而中电电气面对着国际品牌、国内领导品牌和众多小企业的上下打压,从2002年开始发力,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5亿到20亿的突破。钢筋机械连接行业的奥申博,只用了3年就与经营十余年的行业领头羊正面交锋,走进一线品牌的行列。还有北京江河幕墙公司,用不到7年时间就与经营近15年的沈阳远大并驾齐驱,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实现了从零到30亿的突破。

  … …

  这就是在工业品领域上演的“强者愈强,快者愈强”的游戏规则。

  很多非一线工业品牌在看到行业中的“黑马”,以超时速的发展,并迅速跻身于一线品牌行业时,他们也曾蠢蠢欲动,想创造自己的速度。可是,在尝试超越的过程中,由于工业品领域营销的特殊性,依然将突破点放在销售上。

  他们认为只有整合营销资源,提高销售团队的作战能力,做好客户资源的控制,就能实现销售的突破,实现竞争梯队的超越。

  殊不知,在中国这个关系营销还占一定比例的工业品营销中,销售管理是难于掌控的,所谓的团队作战能力,就是整合销售部门与技术部门,或者售后服务部门,可是当技术部门与售后服务部门进入了销售领域之后,又不断地转变为销售人员,最终还会出现企业对销售的控制难题。

  记得为客户提供贴身捆绑销量服务的一次市场走访,与该企业的办事处经理聊天,他提到一个与他关系非常好的朋友,这位朋友原来做福建一个企业的阀门销售,可是在这个地区把各种关系做通之后,就不再完全做一个企业,而是做多种建筑材料的代理。

  听了这个事情之后,我把话题转到了他们公司,我说:“你们公司的销售人员控制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做得比较好的也可能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甚至有的人现在已经私下做着其它企业或行业的销售。”

  “你觉得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顿了一下问道。

  “只有将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断的提升,让客户清楚我们的优势,这样对销售人员的依赖就会减小,这时候控制他们就不成问题了。”他略微思考了一下说。

  一语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