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的反思

2024-01-31

  ·营销的战略性定位模糊。以营销代替一切,是策略(战术)行为,而不是战略行为。没有战略定位意义上的营销,只能迎合一时之需,最终导致品牌透支。

  ·从技术层面上而言,中国营销的促销手段严重单一化,缺乏资源的整合性传播,并人为地造成营销与销售的对立。

  ·忽视细节,忽视对过程的跟踪和控制。这表明,作为管理意义上的中国营销还缺乏其制度性基础。

  ·不着力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却把眼睛过敏性地“盯住”竞争对手,以为打倒对手就是胜利,结果是两败俱伤。

  ·缺乏人文关怀,自我意识膨胀,陷入“炒作”怪圈。自我反省与纠偏的意识模糊。

  ·缺乏诚信,缺乏职业操守,营销人员无视“游戏规则”。

  ·或挟西洋以自重,做“二道贩子”;或借“本土化”之口实,夜郎自大。自我“炒作”的营销界怪现状,折射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不正学风。

  一、危机

  火爆的央视广告竞标,狂轰滥炸的品牌运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0.8%的费用支出,在亚洲拥有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广告市场,覆盖传媒、业界、政府、大众的传播域,7000万营销从业人员,菲利普·科特勒、唐·舒尔茨等国际营销大师频频来华走“穴”………中国营销确乎已经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然而,“些许精彩遮掩不住满目苍白”,许多企业越来越感到无法破解营销乏术的经营难题,越来越发现不了解市场与竞争对手,越来越难以把握自己制定的战略战术是否有效,营销炒作而导致的信任危机也频频爆发——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充分竞争和与有效选择,不合理的东西变成了合理,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并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冰山一角,此时,冷静的反思和理性的批判,或许比享受表面繁荣带来的“共同利益”更有益于中国营销水平的整体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