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成交率研究者,我一直在关注线上门店对线下实体门店销售的影响与冲击,今日而言,不在线上购物的是奇葩。大多销售人员愤怒顾客在网上购物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也是网上购物的一员,我们先分析自己为什么在网上购物。
最近,为筹备儿子的百日宴,我在1号店购买了几箱五粮液,我为什么选择在1号店买?1号店直营商品,假货的概率应该很低,我去烟酒批发店买,不认识熟人,买到假货的概率一定比1号店高;其次,我没有比较线上线下的价格,但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对于五粮液这种品牌来讲,线上就算便宜,也不会便宜很多,就算1号店贵,也不会贵多少。但如果我去大型商超买,品质有保障,但开车往返时间、进出停车场时间、挑选打包时间、排队结账时间,算下来估计需要3小时左右,时间成本极高,但在1号店下单、结算只需要5分钟。
作为京东钻石会员,最近只在京东上买书,其它电子产品很少买。之前在京东上了买了3台笔记本电脑,品质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没有现场体验,后期在使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前几天在京东上又买了视频拍摄补光灯,但实际使用中发现无法固定、无外接电源,后悔不跌。
我们来分析自己,从曾经在线上购物的不理性,到今天在线上的理性,原因是什么?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开始回归线下购物。
根据GfK公布的2014 FutureBuy全球网上购物习惯与喜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开始重新回归线下购物。据悉,美国2014年“展厅现象(showrooming)”同比上一年下降了28%,而“反展厅现象(webrooming)”则上涨了41%。“展厅现象”指的是消费者在店内看好商品然后通过网店购买;“反展厅现象”恰好相反,指的是线上搜索、浏览、研究商品,但在实体店购买。
GfK解释称,那些选择在实体店购买商品的美国消费者则是考虑到亲身体验、拿货速度及退货便捷等因素。而选择在网上购买商品的人则更看重实惠的价格、购买途径的便捷及更多的选择。
由此可见,消费者究竟选择展厅式购物还是反展厅式购物还是要看他们个人的具体需求。
另外,GfK还发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方式也正在不断地发生转变。这家公司在报告中写道:“虽然PC和笔记本仍在网上商品搜索和购买中占有大量的份额,但现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却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今年通过传统家用计算机(PC或笔记本)进行网购的比例从78%下跌到了63%,而移动设备的比例则增长一倍--其中,智能手机从原来的8%上升到了15%,平板从原来的5%上升到了10%。”
今天,我们不去探讨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近但从线上门店、线下门店来看,这仅是两种不同的销售渠道,其客户忠诚度还是来源于品质、服务、价格、体验。
作为成交率研究者,在关注宏观层面同时,也需要研究具体问题。大量实体店销售人员问我“井越老师,顾客总是说网上价格更便宜,怎么办?”
在调研时发现,一旦顾客说网上价格便宜,很多销售人员粗暴直接反应“那是假货,真的不可能这么便宜!”这是一种非理性、正确的应对。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