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时代下的山东啤酒市场走势分析

2024-01-31
  一、不对称的竞争的开始   2007年底,青岛啤酒高调宣布融资15个亿,扩产110万吨,其中80%的扩产集中在山东基地市场。主要包括: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平度)新建年产3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   2008年初,燕京啤酒宣布旗下三孔,莱州托管经营,并减少计划投资1.7亿元。其后,融资18个亿用于山东之外的产能扩大。   在2007年中,青岛啤酒40万吨规模新厂在济南投产。本年度青岛啤酒旗下的崂山啤酒单品产能达到80万吨。   青啤济南分厂的投产,标志着长达5年之久济南战役以青岛啤酒胜利而结束!   青岛啤酒在获得山东市场的优势产能后,把山东的两大制高点济南,青岛纳入自己的口袋。而燕京啤酒在山东收缩之后,具有外资背景的二线品牌所剩无几。近期,有着朝日的合资背景的烟台啤酒也陷入了青岛与雪花的夹击。   就产能而言,二线企业以20万吨的实力分散对抗数十倍于自己的超级巨头,目前已经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二、从量变到质变   2000年之前,山东啤酒一直是中国啤酒的龙头大省,厂家多产量大,以济南,三孔,无名,烟台,银麦为代表的山东二线啤酒企业,单厂产能集中在10-20万吨级别上。各厂家以低价格为竞争手段,抢地盘,争市场,互为对手互相撕杀!而此时,山东啤酒市场却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第一阶段:厂家数量上“量变”。   青岛啤酒作为百年品牌,开始了第一轮的“跑马圈地”。以崂山啤酒为代表的近10个山东啤酒企业被收编到青岛啤酒大旗之下。   第二阶段:企业产能上的“量变”。   20万吨是二线企业的一个坎!在10年前,以济南,三孔,无名等为代表的山东二线啤酒企业都徘徊在20万吨的门槛上,而今大多没有突破这个瓶颈!   中国啤酒近1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始终在10%以上,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里,二线品牌的停滞甚至倒退,造就了青岛啤酒在本区的王者基础。   回顾这段行业历史,青岛啤酒从不足百万吨,迅速扩大到500万吨的超级巨头,仅仅崂山啤酒一个单品也已经成长的年产80万吨的区域巨无霸。在体制改革的大潮,百年品牌肆意发威的同时,资本显现了他强大的魅力!   在这个产能量变过程中,质变也开始了!二线企业在为一城一地得失在苦苦争斗的同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能被自己掌握了!一些企业开始陷入“慢性死亡或生不如死”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不仅没有自己稳固的基地市场,更没有自己强势的利润产品,管理粗放的同时,营销手段单一落后,在巨头的强大产能资本压力下,自己的优势在一步一步的消失!   三、关于青岛啤酒扩张战略分析   作为百年品牌,青岛啤酒的战略是很清晰的,那就是把青岛啤酒做成世界级品牌。6月中旬,青岛啤酒原总裁金志国升任董事长,孙明波级任总裁。青啤新总裁孙明波表示,在他任期的3年里,将继续推动青啤“品牌带动”的策略,在快速发展中“整合与扩张并举”。他还指出,青啤会继续专注啤酒主业,避免多元化。在董事会上,他还递交了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青啤更不会放松对行业老大地位的争夺,这一点在他的3年规划中有充分阐述。   07年青岛啤酒是505万吨,雪花是710万吨。青岛要夺回第一,必须增长210万吨产能!关键是雪花在今年会继续扩产150-200万,预计08年会达到850-900万吨,这就以为着青岛啤酒要夺回老大,必须在08年扩产400万吨,几乎是再造一个青岛啤酒!   即使青岛啤酒能够达到上述指标,但是也无法阻止雪花啤酒的扩张,青岛啤酒要抢回并坐稳老大交椅,必须有1200-1500万吨的底气!这对于一个国有体制背景下的企业,无疑是个很难的事情。   为此,青岛啤酒的未来扩张之路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