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结果揭晓,以火箭速度发展的蒙牛不仅跃居中国乳品市场第四位,而且在央视广告招标中击败伊利当上了央视标王。蒙牛此番在中央电视台准备投放3.1亿元广告。
同为乳品行业、来自内蒙古的两大巨头一掷千金,让人感觉到飘着乳香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气息;质疑的声音也由此而起:“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的它们,不知能否同样每天“开出一辆奥迪A6”?
圈地后的营销战
“3.1亿元是要加进固定成本的,不知道蒙牛要多卖多少袋牛奶才能赚回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李秉龙教授对记者感叹说,3.1亿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尽管蒙牛的增长速度在业界被誉为神速。
今年首四个月,蒙牛销售额达12亿元,若增长保持现有速度,其全年营业额估计可达到40亿元,与上一个年度比较,增幅亦近一倍。
“企业投放广告当然要考虑企业实力,我们不会把成本摊到消费者身上。”蒙牛的相关人士肯定。这也就意味着蒙牛将接受更大的考验。
蒙牛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出类拔萃,一直倍受业界首肯。“神五”上天后,蒙牛很快在大街小巷打出了“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据内部人士透露,蒙牛为此花费1500万。
当然不仅仅是蒙牛,整个乳制品行业都在营销上不惜血本。光明乳业在这次招标中虽然没有成为焦点,但是2003年的广告额据透露也高达9800多万。
专家指出,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营销高潮,可以说是乳业经过上一轮扩张圈地之后的无奈之举。
2002年伊始,乳品市场资本混战就没有停止。老霸主们不惜血本地四处收购兼并扩大企业规模,新贵们不惜重金投资到这个据说是乳香中带着黄金气息的行业。
2002年,上海光明在两年内收购30家公司后,又把法国达能收至麾下;另一家巨头北京三元贴身而上,一方面并购了卡夫,另一方面南下上海,收购了上海全佳,抢占华东市场。
去年12月9日,新希望集团从雀巢口中抢得了云南碟泉乳业的控制权,并在半年间重组9家乳业公司,势力遍及四川、安徽、吉林、浙江、河北、山东和云南。
2003年初,康师傅在杭州安吉建立3000亩牧场,产品打入华东市场,同时投资1250万美元在广州建牛奶生产厂,预计明年投产。
投资乳业的上市公司可以拉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既有主业为乳品经营的伊利、光明、三元、三鹿等,也有其他农业类、流通类上市公司,如新希望、维维股份、亚华种业、洞庭水殖等。
而神速发展的蒙牛诀窍之一就是大肆购并地方企业,让当地企业贴牌生产。短短三年时间,蒙牛从1999年的营销额4千万元人民币,跃至去年年底的年销额21亿元。
一番扩张圈地之后,蒙牛也挤入了企业龙头行列,但还远未到歇口气的时候。
“市场格局初步定下来了,下一步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市场扩张投入这么大,要是销售跟不上,企业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李秉龙教授说,“为了卖产品企业不得不投入巨额广告,而广告的投入又将加重成本压力,只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件成本。” 如此周而复始,乳业正在形成一个怪圈。